集成学习(1)Random Forest

一 、Random Forest(Bagging)

Random Forest(随机森林),用随机的方式建立一个森林。RF 算法由很多决策树组成,每一棵决策树之间没有关联。建立完森林后,当有新样本进入时,每棵决策树都会分别进行判断,然后基于投票法给出分类结果。

对于分类问题,其输出的类别是由个别树输出的众数所决定的。在回归问题中,把每一棵决策树的输出进行平均得到最终的回归结果。

  1. 随机森林具有防止过拟合能力,精度比大多数单个算法要好;
  2. 随机森林分类器可以处理缺失值
  3. 于有袋外数据(OOB),可以在模型生成过程中取得真实误差的无偏估计,且不损失训练数据量在训练过程中,能够检测到feature间的互相影响,且可以得出feature的重要性,具有一定参考意义;
  4. 每棵树可以独立、同时生成,容易做成并行化方法
  5. 具有一定的特征选择能力。

1.1 思想

Random Forest (随机森林)是 Bagging 的扩展变体, 它在以决策树为基学习器构建 Bagging 集成的基础上, 进 一步在决策树的训练过程中引入了随机特征选择,因此可以概括 RF 包括四个部分

  • 样本随机:假设训练数据集共有 \(M\) 个对象的数据, 从样本数据中采取有放回(Boostrap) 随机抽取 \(N\) 个 样本 (因为是有放回抽取, 有些数据可能被选中多次, 有些数据可能不被选上), 每一次取出的样本不完全相 同,这些样本组成了决策树的训练数据集;
  • 特征随机:假设每个样本数据都有 \(K\) 个特征, 从所有特征中随机地选取 \(k(k<=K)\) 个特征, 选择最佳分割 属性作为节点建立CART决策树, 决策树成长期间 \(k\) 的大小始终不变(在Python中构造随机森林模型的时 候,默认取特征的个数 \(k\)\(K\) 的平方根, 即 \(\sqrt{K}\) );
  • 重复前面的步骤, 建立 \(m\) 棵CART树, 这些树都要完全的成长且不被修剪, 这些树形成了森林;
  • 根据这些树的预测结果进行投票, 决定样本的最后预测类别。(针对回归模型, 是根据这些决策树模型的平均 值来获取最终的结果)

随机选择样本和 Bagging 相同,采用的是 Bootstrap 自助采样法;随机选择特征是指在每个节点在分裂过程中都是随机选择特征的(区别与每棵树随机选择一批特征)。

这种随机性导致随机森林的偏差会有稍微的增加(相比于单棵不随机树),但是由于随机森林的“平均”特性,会使得它的方差减小,而且方差的减小补偿了偏差的增大,因此总体而言是更好的模型。

随机采样由于引入了两种采样方法保证了随机性,所以每棵树都是最大可能的进行生长就算不剪枝也不会出现过拟合。

1.2 处理缺失值的方法

  • 方法一(na.roughfix)简单粗暴,对于训练集,同一个class下的数据,如果是分类变量(categorical var)缺失,用众数补上,如果是连续型变量(numerical var)缺失,用中位数补
  • 方法二(rfImpute)这个方法计算量大,至于比方法一好坏?不好判断。先用na.roughfix补上缺失值,然后构建森林并计算proximity matrix,再回头看缺失值,如果是分类变量,则用没有缺失的观测实例的proximity中的权重进行投票。如果是连续型变量,则用proximity矩阵进行加权平均的方法补缺失值。然后迭代4-6次,这个补缺失值的思想和KNN有些类似。

1.3 优缺点

优点
  1. 模型准确率高:随机森林既可以处理分类问题,也可以处理回归问题,即使存在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,随机森林也能保持很高的分类精度。

  2. 能够处理数量庞大的高维度的特征,且不需要进行降维(因为特征子集是随机选择的);

  3. 易于并行化,在大数据集上有很大的优势;

  4. 可解释性:可以生成树状结构,判断各个特征的重要性;

    在sklearn中,随机森林基于每棵树分裂时的GINI指数下降量来判断各个特征的重要性。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:当特征是连续的时候或者是类别很多的离散特征时,该方法会将这些特征的重要性增加。

    解决方法:对特征编码,使得特征的取值数量相近。

  5. 对异常值、缺失值不敏感;

  6. 随机森林有袋外数据(OOB),因此不需要单独划分交叉验证集

缺点:
  • 随机森林解决回归问题的效果不如分类问题;(因为它的预测不是天生连续的,在解决回归问题时,随机森林并不能为训练数据以外的对象给出答案)
  • 树之间的相关性越大,错误率就越大
  • 当训练数据噪声较大时,容易产生过拟合现象。

1.4 基学习期的选择?

为什么集成学习的基分类器通常是决策树?还有什么?

基分类器通常是决策树:样本权重、方便调节、随机性;

  • 决策树可以较方便地将样本权重整合到训练过程中,而不需要通过过采样来调整样本权重。
  • 树的表达能力和泛化能力,方便调节(可以通过树的层数来调节)
  • 样本的扰动对决策树的影响较大, 因此不同子样本集合生成的决策树基分类器随机性较大。这样的不稳定的分类器更适合作为基分类器。此外树节点分类时随机选择一个特征子集,从中找出最优分裂属性,很好地引入了随机性。
可以将随机森林的基分类器,由决策树替换成线性分类器或K-NN吗?

Bagging主要好处是集成后的方差,比基分类器小。bagging采用的基分类,最好是本身对样本分布较为敏感。而线性分类器和K-NN都是较为稳定的分类器(参数模型?)甚至可能因为采样,而导致他们再训练中更难收敛,从而增大了集成分类器的偏差。